热点文章>>
· 结构家庭治疗
· 社交恐怖症的特征及治疗
· 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
· 不可不看的哲理心理故事
· 常见的“异常”心理
· 如何让自己信心十足?
· 什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
· 千里之行从“心”开始
· 学生如何面对心理问题
· 迷恋网络是心理畸态
· 双重人格
· 处理人际关系的55个绝招



“苏东坡效应”向自我敲起了警钟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qq 点击:762

这是一个古代笑话:一位解差解和尚上府城。住店时和尚借机把他灌醉,又为他剃光头,然后逃走了。解差醒来后发现少了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一个理智正常的人,大概不至于闹出不知我在哪里,的笑话。然而,要真正认识自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下面这个故事可不是杜撰的笑话了——

 本世纪初,有个叫拉赛尔·康维尔的美国牧师,以宝石的土地为题在美国巡回演讲。他的演讲使整个美国卷入了激情的漩涡。据说他举行了多达6000次的讲演,其内容如下;从前印度有个叫阿里·哈弗德的富裕农民,为了寻找埋藏宝石的土地时变卖了家产,出外旅行,终于穷困而死。可是,此后就有人从他卖出的土地里发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康维尔引用这个真实的故事,并用大量的实例说明,人们向他所寻求的,恰恰是自己手中的东西。

 在此,请你理解:自我,也就是这么一个陌生的朋友,既十分熟悉,又常常令人困惑。它是你自己手中的东西,然而往往熟视无睹,似乎远在天边,神秘缥缈得很。

 这是一个对自我的认识问题。

 自我,是伴随着个体的社会化产生的,自我的形成与发展又推动着个体的社会化。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自我。个体的自我,就它的最广的含义说,是一切个体能够叫做我的之总和。它不但包括个体的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而且包括所有与个体有关的存在物,如个体的双亲,配偶,子女,亲戚、朋友,个体的成就,名誉、财产和权力等。这一切使个体对自身的存在产生满足或不满足的体验。狭义的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感知与控制的脑的机能活动。自我是个体心理的特殊形式,是人脑对个体自身以及对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能动反应。就自我的成分而言,自我可相对区分为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即:物质的自我(个体对自己的躯体和外部世界中属于他的那一部分的反映、社会的自我(个体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精神的自我(个体能够感知与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这是个体自我的核心之所在)。总而言之,自我是个体反映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脑的机能活动。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个体的活动离不开自我,自我客观地存在于个体的活动中。自我对于个体的活动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因为个体的自我作为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节者与发动者,它可以使个体的活动具有独特性、一致性与共同性。不同的自我优势,会引起相应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追求,进而去寻找理想的自我实现。所有的自我行动,都是自我的外现,其意义在于保持个体的心理平衡,使个体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和谐。从角色扮演这个角度看,角色的本身虽然决定着这一角色扮演者个体的共同轮廓,但是它不能决定每个角色扮演者的个体活动和行为。因为每个角色扮演者的个体行为活动,都取决于个人掌握角色和使其内化的程度,而内化的过程之本身又受到角色扮演者个人一系列的自我认识,自我态度,自我心理特点的影响。谁象命运似的推着我向前走呢?——那是我自己,诗人泰戈尔曾经这样说过。完全可以这样说:同样一种角色的扮演者,其扮演的水平和质量因人而异,甚至有的呈现高低、上下的迥然不同,究其原因,都可以追溯到自我这两个字上来。

 对自我的认识,如同观察所有事物的方法一样,自然不妨近些,再近些。潜入海底,可证龙宫之虚;登上月球,更信玉兔之无。倘远远一瞟,雾里观花,隔岸看戏,就很难认清真面目。然而近观,也并非一味地越近越好。对此,有人比喻道,犹如看画,从一定的距离与角度看去,齐白石的虾趣图真是形似而神似,栩栩如生。但是,倘过于贴近去看,又只盯住一处,满眼不过几个墨团,便无甚意趣了。看画如此,看人亦然。鲁迅先生说人是怎样的美人,倘用放大镜照她搽粉的臂膊,也会只看见皮肤的褶皱及褶皱中的粉和泥的黑白画。名作与美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平常的作品与普通的人们了。对自我的认识,也很有这种太远了不行,太近了又不行的境况。

 这就用得着苏东坡的一大发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明就站在这个山中,却偏偏不识其真面目。明明自己就拥有自我,却偏偏不自悟,或者仅是个模模糊糊的认识。这就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苏东坡效应

 苏东坡效应可不是天外来客。它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自从一位美国控制论专家创立模糊集合理论以来,以模糊集合论为核心的模糊理论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鸡蛋可以孵鸡,当小鸡未啄出蛋壳之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石蜡从固态变成液态,也会经过明显的中介过渡。客观世界就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斗争之中发展的。对自我的认识也是如此。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反映在人的大脑之中,便产生了概念上及思维上的模糊性。由于人的思想往往不能全面地、精确地反映客观,这就常使人脑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大于客观模糊性;又因为人类还具有自己的伦理、道德,意识、情操,这又使得这一人文领域的模糊性变得更为复杂。

 一方面,角色扮演者对自我的认识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又使得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增添了难度。鉴此,苏东坡效应无疑给我们敲起了警钟。

 这当然不是要我们被苏东坡效应牵着鼻子走,向自我甘拜下风,只好让对自我的认识模糊下去。不,当然不能这样。在苏东坡效应敲响的警钟声中,我们应该听到的是这样一种召唤:保持警觉,切勿盲目,力求对自我认识得全面些,清晰些……

 办法总是有的。克服苏东坡效应的办法,是深入此山中探幽微,跳出此山外览全景。概而言之,就是要从微观和宏观这两个视角结合点上对准焦距

 在这个方面,国内外诸多社会心理学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很可以给我们认识自我开开眼界的。

 日本一位专家建议你,不妨把你的头脑比作是你的思想的广播电台。这个广播电台用两种差不多功率的频道向你播送通讯。一个是P频道,另一个是N频道,请你看一看这两个频道的工作情况吧。比如说,今天,你的上级领导把你叫到他的办公室里,和你一起检查了你的工作。他基本上肯定了你的工作,同时也为改进工作提出了几项重要的忠告。晚上你回到自己家里,自然要想起当天所发生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把频道对到N播音员大概就会用如下的腔调向你说:要当心!他想要整你呢!可是,如果你把频道对到P播音员就会这样说:他对你的忠告是正确的,照着去办,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他对你是一片好心……”在这种情况下,你听哪个频道的话,其心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而且,请务必记住,如果长时间把频道对到P或者N,就会愈发被它吸引,改换频道就会愈发困难。

 你头脑中存在的这两个频道,社会心理学称之为主我"宾我。你与其他角色扮演者发生角色互动的同时,也需要自我的内向交流。当宾我主我发出行动的命令时,主我或是唯命是从,或是拒不执行,当主我宾我就某事提出质疑时,宾我或是对答如流,或是闷声不响。人们常说的思想矛盾、自我斗争,就是主我宾我所产生的对立状态。

 而这主我宾我在开展自我内向交流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三种自我状态,即长者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太幼者自我状态。这种种自我状态,是指在相互关系中占优势的某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与某个人的实际年龄并无联系。长者代表着社会的继承性,这一自我状态是指以父母的地位对待子女的状态,其姿态特征,表现于对人采取批评教育等行为,表现为长辈的训诫,还表现为向他人提供庇护,保卫和保护。成人代表了现实的行为,这一自我状态的目标在于客观地收集来自外界的信息,支配着人有秩序地、理智地,与外界要求相适应地行动,并作出冷静的估计,对一切事物作出公允的评判。这就是说,成人自我状态是指象成年人一样地理智地考虑和处理问题的状态,其特征是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常用商量的口吻,决策时较能深思熟虑,办事合乎情理。那么,什么叫幼者自我状态?“幼者表示人的直率情感。这一自我状态,是指以小孩子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表现为儿童特有的一切冲动性(轻信、娇气、异想天开以及任性调皮,气量狭小等等),表现为对周围世界的直率态度(相当天真),表现为幼稚行为(顽皮,浮躁等等)。这三种自我状态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对你具有暂时的或长期的优势,并使你产生与之相应的感觉、思考与行动方式。换言之,你本来处于年龄上的成人状态,但你有时也可能从幼者状态的观点出发,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并采取行动(典型的言语和思想是:我是一个可爱的人,所以人人都该夸奖我我是一个弱小的人,所以人家才欺负我”),或者以长者状态来看待世界(“应该帮助别人任何人都不可轻信”)

 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这个长,成、幼的三位一体。就个人而言,最为理想的应该是让这三种状态处于正常化之中,就是说,要根据特定的情境、特定的要求,表现出你的哪一种自我状态。

 于是,你的自我成熟与否也就在此显露端倪了。一般说来,自我认识的透明度与自我的成熟程度是成正比的,对自我认识得愈清晰,其自我的成熟程度就愈高,反之则低。

 那么,有什么自测的办法可以出自己那三种自我状态是否处于正常化之中呢?也就是可以检查自我的成熟程度或曰自我认识的透明度呢?

 最近,国外有关专家设计了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测验题。如实回答这些考题,可使你对上述问题得出基本的结论,基本了解你自己是否被苏东坡效应牵着鼻子走,掌握你的自我及你对它认识的实际状况。这些考题如下:

1、你的情绪是否时常变动?
2、你对别人的友情能持多久?
3、你购买廉价或处理商品,是否常超出自己的需要?
4、你守信用吗?
5、你是否轻率的结识异性朋友和定下约会?
6、你对自己购买的东西常能满意吗?
7、你是否轻率的对人或事下定论?
8、你从事的工作是否常有疏误?
9、你是否有你已不再喜欢的老朋友?
10、你的生活习惯正常吗?
11、你是否常凭初次印象判断人?
12、你能认真地写信给他人吗?
13、你是否因做错事而感到不安?
14、你平时遵守交通规则吗?
15、你在阅读书刊或文件时,对注解常忽略过去而成为习惯吗?

 以上考题答案的计分规则是:13579111315题,回答否定记1分;2468101214题,回答肯定记1分。
 结果分析:
 得分为11分以上者,说明自我是比较成熟的;
 得分在8-10分之间者,说明自我是部分成熟的;
 得分在5-8分之间者,说明自我是不够成熟的;
 得分在5分以下者,说明自我是相当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