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少年的两性关系与情感问题
· 不可不看的哲理心理故事
· 社交恐怖症的特征及治疗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 常见的“异常”心理
· 什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
· 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
· 处理人际关系的55个绝招
· 迷恋网络是心理畸态
· 这几种心理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 如何让自己信心十足?
· 给自己一点勇气



后进生必需的“四颗糖”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jj 点击:584
“四颗糖”的教育故事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吧?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王友正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几个男生,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如何转化后进生是教育者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些学生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一半是空的,一半是满的,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通常只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很少看到“一半是满的”——前者是否定,后者是肯定。我们不妨来作一个简单的假设:如果一个后进生,更换了一个受教育的环境,更换了一个评价的标准,那么他还是不是所谓的后进生呢?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大多数学生的资质相差不大,可是许多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开发、引导出来,错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没有被及时纠正,没有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这难道是后进生本身的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孩子的命远掌握在我们成人的手心里,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一颗爱心,像陶行知先生那样,随时为他们准备“四颗糖”。  
  第一颗糖:尊重和理解之糖
  给成功的人以尊重和理解,表明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人以尊重和理解,表明对别人失败后的东山再起充满信心,是对失败者心灵的创伤的良好医治。“师道尊严”是千百年来的习惯,往往会使教师在头脑中不自觉地产生一味地要求学生服从自己、尊重自己,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造成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从而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一次鲁迅在饭店请客吃饭,有一盘鱼丸子,他的儿子海婴吃了一口说不新鲜,客人们吃了都说是新鲜的,以为海婴在瞎嚷。于是鲁迅夫人许广平又夹了一块给儿子,可海婴一吃又说不好吃。鲁迅把海婴碗里的鱼丸子夹起来尝尝果然不新鲜。鲁迅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鲁迅认为:“要教育儿童必须尊重和理解儿童,如果不先行尊重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发达。”同样,对于后进生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只要静下心来倾听、交流,想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路搭桥,一定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后进生由于长期没有被家长、同学或任课教师重视,长期处在“被遗忘的角落”,就像娇嫩弱小的幼苗,需要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一颗尊重和理解之糖,就能够使他们展现新的活力。如果一时不慎,完全可以使其自尊扫地,摧毁他们的精神支柱。尊重和理解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针。对于那些缺少天赋或生理有某些缺陷、因学习差而抬不起头、因失败而产生挫折心理、因犯错误而受到惩罚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尊重、给予理解、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这样师生之间就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发现问题、改正不良行为和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颗糖:信任和支持之糖
  对人的信任和支持,就好像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后进生往往缺点、毛病较多,他们经常听到的是批评,遇到的是不信任的冷漠眼光。教育转化后进生,教师首先要信任他们,创造有利于发挥其特长的场所,使他们有发表见解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也应从多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在引导上下功夫,使其有所转变。正如歌德所说“你失去了财富,你就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帮助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是实现转化后进生的关键。信任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信任和支持他们,后进生才会不断地树立信心、充满自信,才能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著名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担任校长期间非常精彩地处理了一件事:一天,他派一名曾是小偷的学生谢苗去几十里外取一笔数额不小的钱。谢苗不敢相信“这种信任”,认为校长在捉弄他。他问马卡连柯:“如果我取了钱不回来怎么办?”马卡连柯真诚而平静地回答说:“少说废话!既然委托你,你就去!”当谢苗取回钱后请校长清点时,马卡连柯说:“你数过就行了。”然后随便地把钱放进了抽屉。面对校长如此的信任,谢苗事后激动地说:“一路上我都在想,要是有人来袭击我,哪怕有十个人或更多,我都会扑上去,用牙咬他们,撕他们,除非他们把我杀死。”为什么一个曾有过偷窃行为的学生能不为金钱所动,甚至想用生命来保护它呢?这是因为校长信任了他。校长用信任和支持架起了他与学生间信任的桥梁,让学生感到了做人的尊严和快乐,他怎能不弃恶扬善呢?一个教育者绝不能对自己的学生丧失信心,也绝不能轻视后进生,对后进生不妨高看一眼,给予应有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颗糖:赏识和鼓励之糖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育者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千万不可求全责备,更不能抓住一点错误就横加指责。学生经常受批评斥责,容易失去自尊,有的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消沉下去,不再作任何努力。教育者不应做挑剔的裁判,更应该做热情的啦啦队长,认真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后进生必要的赏识和鼓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会让他们感到老师、父母是公平的、亲切的,有助于他们全面认识和估价自己,从而增强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后进生虽然存在着较多的行为障碍,但他们同样也有不少闪光的地方:有的尊敬师长,特别懂礼貌;有的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务;有的荣誉感强,运动会上拼搏顽强……教育者只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一句表扬,很可能是抚平后进生心灵创伤的春风,往往就能激活潜伏在他们身上“真、善、美”的元素。众所周知,赏识教育倡导者周弘用不断的赏识和鼓励,将聋女教育成留美研究生,改变了一个残疾儿童的命运。他用切身的体验又一次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取性。寻找幸福感、快乐感是人的生命的需要。后进生更需要他人的赏识和鼓励,并从中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这种快乐反过来极大地激发后进生的人生观、自信心与不断进取的精神,而这一切又反过来极大地激发后进生的求知欲与创造欲。因此,作为教师要树立“心中无后进生”的教育理念,作为家长要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的教育思想。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这表扬对你来说,虽然轻而易举,但它却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使更多的后进生振作起来、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第四颗糖:宽容和体贴之糖
  教育,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唤醒,是对人的内在潜质的开发和拓展。它应该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地生长!这种生长,需要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智慧的胸襟,一种独特的魅力。它,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体谅,是一种理解和关心,是自信的基础,是人格的因子,是人才的动力。宽容并非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相反,宽容是一种感情的投入,是一种对后进生的包容。不计前嫌,达成共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而教育成功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一个学生如果能得到教师和父母的赞许、宽容和体谅,就会在他的心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心理会使其产生动力,催人奋发,激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也因此愿意接受教师和父母的教导,愿意改掉自身的缺点,积极上进,甚至激发出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有了情感上的碰撞,后进生从心理上便接受了教师的教育,这是他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W鼋淌Φ挠ζ降榷源恳桓鲅?尤其对后进生不能因为他们缺点多就冷淡、疏远他们,要抱着一颗爱心去亲近他们,多给他们一点宽容和体贴,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真心实意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使其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进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真诚的体贴和关怀,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其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原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优秀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
  从古代孔子的“爱心,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平等、理解、尊重、信任、支持、赏识、鼓励、宽容、体贴”的基础上,离开了“爱”,一切的成功教育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要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不仅仅是一首流行歌曲,也是我们素质教育的真正主题。我们只有热情关怀、耐心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用特别的爱做杆,把“四颗糖”串成一个个“糖葫芦”,轻轻地递给后进生,润物细无声,才能唤醒后进生的良知和动力,从而使他们抬起头来重新上路,茁壮成长、绽放光彩。